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参加了第一届文代会,他特地找到陈望道,握着他的手对大家说:“陈先生是我的老师。”
很多人不解,说印象中,陈先生好像没教过您吧!周总理哈哈大笑,说:“《共产党宣言》就是我参加革命的老师,这本书就是陈先生翻译的,当然是我,也是我们所有党员的老师。”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位《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者:陈望道。

陈望道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长大后曾在日本留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的编辑。
那么,是谁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呢?这个人同样很有名,就是国民党大佬戴季陶。
这个戴季陶虽然是国民党元老,但对马克思主义也非常感兴趣,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现状非常有帮助,因此就决定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发行。那么,谁来翻译呢?戴季陶说:“要把《共产党宣言》翻译得透彻,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非陈望道莫属。”
陈望道接到这个任务后,也非常重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有时连饭都忘了吃。
陈望道的母亲觉得儿子太累,就给他煮了糯米粽子,又配了一盘红糖。过了一会儿,陈母来收拾盘子,却愣住了,原来,陈望道是在吃粽子,不过他蘸的不是红糖,而是黑墨水,嘴上都黑了,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陈母见了,哭笑不得。

陈望道不但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他还是我党在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8位成员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影响非常大,陈望道可以说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不过,由于跟陈独秀产生了一些摩擦,陈望道受不了陈独秀的专横,就提出了离开组织的要求。大家都劝他冷静,陈望道却笑着说:“我只是退出组织,又没退出共产主义信仰,我永远相信共产主义,也相信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会胜利,这是两回事。”
陈望道虽然离开了组织,但因为他翻译过《共产党宣言》,因此被国民党顽固派视为“怪物”,有人还挖苦他说:“陈望道就是个疯子,除了会翻译一些东西,百无一用。”
陈望道听说后,回怼说:“你们手上有那么多的枪炮,还怕一本小册子?你们对我一个读书人都怕成这样,所以我就知道你们是打不过红军的。”
陈望道还是著名的教育家,曾长期在复旦大学任教,建国后,谁来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当时有很多人选,但最后主席说:“我的建议,还是陈望道。”从此,陈望道就成为复旦大学的校长,一直到1977年去世,堪称复旦大学的终身校长。

这里还有个小花絮。
1949年,蒋介石准备离开大陆时,希望陈望道能说服复旦大学的师生,把大学一起迁走,重重有赏。陈望道对来人说:“给多少钱,我也不去,我只会留在这里。”
蒋介石非常生气,将陈望道列入了暗杀名单。陈望道知道国民党要对他下黑手,但依然坦然面对,说:“这些人能杀掉我,但杀不了真理。”幸亏地下党提前得到了消息,将陈望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才躲过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陈望道虽然留在大陆,但当年离开组织,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因此就向组织提出,希望有一天能回来。毛主席听说后,爽朗地说:“他现在就可以回来,大门随时向陈先生敞开。”
后来,毛主席在上海还接见了陈望道,并通知有关部门:“陈先生是我党资格最老的党员之一,只要他想回组织,不用讨论,即刻办理,也不用公开身份。”
1977年10月29日,陈望道与世长辞,享年86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