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晚舞台上裤子穿偏了的小沈阳演起来收放自如。
谁能想到,十几年前他刚站在舞台上时,腿肚子只转筋呢。

那时他还叫沈鹤,刚从家乡铁岭来到长春。
来到一家二人转剧团,先从打杂和基础的学习做起来。
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他终于获得了登台的机会。
至今他还记得很清楚,那是1997年的夏天。
剧院里有一天通知他正式登台,他既高兴又紧张。
高兴的是登台演出每个月的工资就高了,穷苦的日子可以得以缓解。
但是他也紧张自己能否演好,毕竟是第一次。

当天,他和团里的一个搭档依次登台。
介绍过后,一开始唱得还行。
可不时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头,他的腿就不自觉地哆嗦起来。
更要命的是,哆嗦起来台词还忘了。
观众就在台下,这要是来一句自己忘词了,那以后估计再不能上台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轮到他唱,他就现编胡诌。
一旁的搭档越听越不对劲,极力暗示他搞错了。
可一旁的他根本不敢回应,只能继续。
观众虽然没听出什么,但是下台后他和搭档都知道,演砸了。
没办法,舞台功夫不扎实,而且还怯场,演砸了只能继续苦练了。

幸好老天爷赏饭,注定他是搞这个的,一番努力再加上多次登台后,
他渐渐从一个新人,慢慢掌握了在台上的技巧。
转眼就过去了一年多,当初忘词和怯场的毛病都没了。
而他,也即将迎来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
有一天,朋友邀请他到长春下面的一个地方演出。
当地有很多二人转迷,也算是行业内的交流。
刚到,他就听说这里有一个小女孩唱得好,就连一些有多年舞台经验的老人都甘拜下风。
那时的小沈阳心里还有点不屑,到底多厉害,这次得“参观参观”。
他甚至不忿地认为,这里的戏迷可不怎么样啊,居然会追捧一个小孩儿。
正式开始表演,小沈阳发现自己想错了。

一个演员在台上,不小心把一只鞋子甩掉了。
虽然他很快通过动作遮过去了,不过台下的观众还是纷纷喝倒彩。
就在他想着这帮观众不好糊弄的时候,一个女演员缓缓登场了。
看起来她的年龄不大,但是刚一张口,就赢来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小沈阳暗暗吃惊,心想着自己是真的看走眼了。
演出结束通过侧面了解,她就是当地被人热捧的女演员,名字叫沈春阳。
别看年纪比他还小3岁,可在这个舞台上,绝对是老人了。
当面请教后,他才知道,沈春阳三四岁的时候就登台了,难怪舞台的节奏这么好。
从那天开始,小沈阳相信天外有天。

不久之后,他主动找到沈春阳,提出了一个想法:“我想和你搭档。”
生怕她拒绝自己,他又赶紧说道:“我也姓沈,大家都说咱俩有缘,搭档挺合适的。”
小沈阳内心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跟着演技好的搭档,对自己也是一个影响和进步。
而且他已经私底下打听了,沈春阳此时正好没有一个合适的固定搭档。
正如他所料的,沈春阳没有拒绝他。
合作开始了,他在台上饰演“丑”,沈春阳则饰“文”。
舞台冲突的效果上,两个人掌握得也很好。
共同演出的同时,日常的排练也经常在一起,这就给他们制造了更多相聚的机会。
日久天长,小沈阳发现,这姑娘的身上,有其他二人转演员不一样的特点。
其他一些女演员都很飘,尤其是火了后也非常咋呼,这些在沈春阳的身上都不存在。
于是,合作默契的同时,他对她的好感度,也在渐渐增加。

舞台上,他永远是那个被欺凌和奚落的“丑角”,为了让演出效果更出彩,
他索性彻底放开自己,将戏剧冲突的效果制造得更大。
有一天他告诉沈春阳,他想把名字在舞台上改成沈阳。
沈春阳有些不解,他说沈阳、沈春阳叫起来,显得更贴合。
就这样,再登台的时候,他每次介绍自己都叫沈阳。
此后为了营造舞台效果,他干脆在沈阳前面又增加了一个“小”字。
2000年,小沈阳这个名字,就在东北的二人转舞台上,渐渐叫响了。
转眼两个人搭档两年多,赵本山筹办的二人转演员比赛和海选,在东北正式开启了。
在东北,有哪个演员不知道赵本山呢?
更何况赵本山来自铁岭,在小沈阳的心目中,他也一直以和赵本山为老乡而自居。

如今大赛即将开始,沈春阳也一再鼓励他,赶紧去报名试试。
小沈阳当时也有心参赛,不过内心却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
毕竟这是海选,东三省所有有想法的二人转演员,肯定都汇聚过来了。
“你就这么点能耐啊,咱俩搭档也唱了这么久了,你就不想着再上一层楼吗?”
关键时刻,沈春阳用起了激将法。
小沈阳最终去参赛了,并且一路冲进了决赛,还拿到了第三名。
成绩有了,此后的舞台演出更是名气的进一步积累。
而他和沈春阳,也从最初的搭档,慢慢变成情侣,之后在2004年又成为了爱人。

当年秋天结婚,转过年来妻子怀孕了。
沈春阳觉得,这时候怀孕,会耽误丈夫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小沈阳却说,事业更好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家人和孩子。
沈春阳在家待产,他的演出频率也降低了。
女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他更是放下了所有演出,专心在家陪伴妻子照看女儿。
有一次家里的热水器坏了,找的修理工又迟迟不来,小沈阳干脆自己动手。
捣鼓了大半天,居然让他修好了。
妻子看着他卖弄的样子,心里既幸福又忐忑。
一个演员,怎么能每天沉浸在家里的一地鸡毛中呢。
她不希望丈夫继续守在家里守在自己身边,他应该回到自己的舞台上。
于是,有一天小沈阳拎着大包小包从外面回来后,却没有听到女儿的喊叫声。
沈春阳一个人在家,问过后才知道,她已经让父母把孩子接回老家了。

虽然离开女儿不适应,但小沈阳也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
调整之后,他们夫妻俩再次回到了二人转的舞台上。
彼时,夫妻俩来到了哈尔滨。
不长的时间,他们在当地的剧院里就成了压轴的演员。
每次两个人登台,场场都座无虚席,甚至有时候连剧场的犄角旮旯里都挤满了观众。
在这些观众中间,就有赵本山的徒弟。
看过他的演出后,徒弟就开始在赵本山面前经常提起,
说哈尔滨出了一个小沈阳,舞台底子不错。
2005年在吉林举办的农民艺术节上,小沈阳也参加了。
舞台下的赵本山,第一次把他和徒弟口中的小沈阳联系在了一起。

艺术节后,赵本山又找来了小沈阳演出的录像视频,
看过他以往的演出后,他心里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更深了。
据说在这期间,赵本山还忙里偷闲,专门去看了一场他的演出。
彼时的小沈阳还不知道,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就要来了。
2006年的一天,小沈阳刚走下舞台,有些百无聊赖。
突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不过接通后对方却没有声音。
半天之后,那头传出了一阵他熟悉的笑声。
他听出来了,电话那头是赵本山。
据说,此前赵本山在看过他的演出后,已经和他见过面了。
不过小沈阳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能接到赵本山的电话。

这通电话也很简单,赵本山告诉他:小伙子,来沈阳发展吧。
实际上,要不要收小沈阳做徒弟,赵本山也曾犹豫过。
因为很早之前他就公开表示过,之后不会再收徒弟了。
但惜才之心,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
当年的八月十五,既是中秋节,也是小沈阳拜师的日子。
赵本山当时就跟他说了一句话:接下来好好干。
虽然是排名最靠后的弟子,但赵本山对他寄予厚望。
他很快就给小沈阳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
不但要演二人转,还要学习其他艺术。
从唱歌到模仿再到口技,师傅不时会提点一二。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拜师后的不长时间,小沈阳的才艺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比如在模仿上,刘德华、刀郎以及阿杜等歌手的声音和唱法,他是信手拈来。
据说阿杜当年去沈阳,听到他的模仿唱腔,还夸赞他的演出惟妙惟肖。
转眼拜师一年半,小沈阳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红的机会。
那是2007年的年底,赵本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师傅看起来一脸的严肃,他本以为是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了。
等听过师傅想让他参加春晚的意见后,小沈阳更怕了。
毕竟,这个舞台,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接下来在赵本山的指导下,他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准备工作。

当年,他准备了一个类似脱口秀的节目。
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相比于以往春晚上的小品,要新颖很多。
很快,他带着这个节目去了北京。
在春晚节目的审查阶段,这个节目的笑果不错,也获得了满堂彩。
不过在终审环节,他的节目还是被以和春晚的主题不协调而上不了。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质疑声,说他单纯搞笑,反串的形式又过于低俗。
关键时刻,还是师傅第一时间站在身边:摆正心态,冷静面对。
2008年底,这一次的赵本山,决定再次推徒弟登台。
就这样,一个穿跑偏的苏格兰情调服务员,
巧妙地将小沈阳阴柔和反串的一面,在除夕的夜晚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

眼睛一闭一天过去了,小沈阳是眼睛一睁,自己红了。
当年,他不但红得快,而且借助互联网,走红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
出演春晚的当年,他就参演了张艺谋的喜剧电影《三枪拍案惊奇》。

2009年已经是一个讲求流量的时代,他能从二人转的舞台迅速出线,这并不奇怪。
不过,此时的赵本山,却在不停给他“泼冷水”。
师傅的话很简单,沉住气,别太争,一步一步来。
很显然,此时的小沈阳,没有明白师傅的这些话。
之后的几年时间,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小沈阳呼呼啦啦演出了很多。
然而喧嚣过后,一切似乎又归于沉寂。
作品不少,但能让人记住的角色寥寥无几。

甚至和师傅的两次合作后,他告别了小品舞台。
传言也在这几年纷纷不断,有的说是他走红后,想要从师傅那里要到更多分成,
最终师傅没有答应,于是他自己出来单干。
也有传言说,他已经被赵本山赶出去甚至封杀了。
当然,曾经在公开场合,赵本山倒是这样评价过自己的徒弟。
他说小沈阳是从自己身边起步的,和当年自己的走红并不一样。

突然走红,凭借的是过去作品的吸引力,如果吸引力的热度下降了,又该如何?
因此,不管传言究竟如何,赵本山当初担心的,其实还是徒弟的定力和定位。
而赵本山还曾直言,自己舞台的演出都不太敢用小沈阳,
因为用他就怕赖上他,因为大家都来看他的演出,他突然走了,观众就不来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之后的赵本山,之所以舍弃小沈阳,
不过是想把更多的徒弟带上舞台。
而此前小沈阳的走红,就像是他成功的试验品。
确实在此后几年,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台,他的多个徒弟都曾登上过。
至于小沈阳自己,他在从小品的舞台出走之后,很快也就遇到了瓶颈。
他自己的说法是,走红的前几年,根本没意识到这些问题。
只想着赶紧挣钱,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坦言有一段时间一口气接拍了八九部影视剧。
这种想法没错,可惜太竭泽而渔。

如今,师傅赵本山已经老去。
而小沈阳也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只能偶尔在综艺节目上露脸,
即便转型导演也未能收获好口碑。
人到中年的小沈阳,就这样跌下了神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