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登基,有长子李承乾的对唐太宗的分析的原因,当时长子被废就对父皇说如果四子李泰登基长子和九子李治都不能活命,只有九子李治登基,长子和四子才能活命,李世民分析这个有道理遂采纳。但是大将军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下场很惨被斩……李世民和玄烨都是好皇帝但不是好父亲!李世民犯了和他老爹李渊一样的错误,立了太子还要给他人机会。

李承乾,字高明,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李泰和李治的同母哥哥,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
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
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
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事情败露。贞观十七年正月,太宗还表态太子虽有足疾,并不影响走路。
何况太子有子,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该立李承乾的儿子李象。唐太宗为了保全爱子,以李泰,李承乾、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这理由立李治为皇太子。
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贞观十九年郁郁而终。
其实,在唐太宗的诸多皇子中,真正可以一争天**子之位的,只有长孙皇后所出的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嫡子。

而唐太宗对他们的关注与宠爱,也远超其他皇子。在弥留之际,唐太宗选择了忠厚良善,却颇为软弱的李治,原因就是他的一颗爱子之心。所以,为了三个儿子能活下去,唐太宗放弃了为政能力更强,却性情狭隘的李泰。公元644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这里,我们纵观李承乾一生,可以看到,唐太宗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唐太宗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