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圣人或是凡人,天才或是痴呆——圣人和凡人之间想要做到转化,不过一个爱情功夫,毕竟“圣人看透,唯其一死;若生贪恋,便作凡人”,而天才转瞬间沦为痴呆,也是一个爱情的功夫,毕竟“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在陈景润遇上由昆之前,谁不认为他是个数学天才,可然后呢?

陈景润出生于1933年民国福建,父亲是邮局小职工,工资不高,母亲在家务农,还供着家中长子上学,所以比较贫苦,陈景润是他母亲向邻居借米汤才养活的,后又生了个小妹妹,所以自小陈景润就很瘦弱,常常被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不过母亲一句:“你要好好学,长大有出息,就没人敢欺负咱了”,他就记在了心里,发愤图强。
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开始是全校第一名进入了中学,后来在初中又保持着三年的优秀,而且本来就很喜欢数学,在自己的大哥那里得到了启蒙,在初中数学老师这里,他得到了系统性的知识,后来上了高中,一次数学课讲“韩信点兵”,陈景润以飞快速度计算了出来,惊艳了众人,开始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起因是歌德巴赫提出了“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之和”这么一个猜想,可惜无法证明,于是引来了不少数学狂人争先恐后地证明,在中国华罗庚是最早进行该项证明的人,1966年33岁的陈景润证明了“1+2”,1973年进行发表,就此成为世界不能忽视的青年数学家。
神奇的是这位半生为了数字不愿意挪开一分的天才,竟然也沦陷在了爱情的梦幻之中,那是1978年的秋天,平日里就窝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低着头在煤油灯下,与草稿纸做斗争的陈景润,终于因为这种奋不顾身的投入而病倒了,他躺在解放军309病床上等待治疗,就在这时候一双明亮的眼睛落在了他的双眸之中。

在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恋爱中的男人》这本小说中,描写73岁的大文豪歌德和19岁少女乌尔丽克的一见钟情,是“他看到她时,她早已捕获了他的目光”的眉目传情,由于眼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发挥着绝对不能忽视的作用,所以相信47岁的陈景润对29岁的由昆的一见钟情,也是因这双眼睛而感知到了精彩纷呈的意味。
他知道如果拥有这双眼睛的主人,那将打开生命的另一扇门,所以从这一刻开始陈景润面对数字的从容不迫消失了,他常常找借口去跟由昆说话,可每每支支吾吾数句又没有了下文,让人一头雾水,而且他的数学在面对爱情时全无用处,真正让他发挥作用的,反而是他的英语水平。

那时候由昆正在学习外语,所以陈景润借机说自己也想学,然后开始利用外语和由昆往来,可是这个人一点不懂人情世故,急急忙忙就在学习的过程说了一句英语:“I love you!”然后又感叹:“要是我们能在一起生活就好了。”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境有多尴尬,由昆当时就羞涩难言,然后借口跑掉了。
问由昆为什么跑?首先一开始两人的身份年龄差距就大,陈景润是鼎鼎大名的数学家,由昆才只是一个小小的进修护士,如果不是这一次进修,天南地北的两个人还不知道有没有见面的机会,而且当时陈景润已经47岁了,由昆才29岁,整整差了18岁,由昆就一直把陈景润当一个师长看待。

但陈景润锲而不舍,嘴上说着“是我乱说话”,但没过多久又旧事重提,这一次有了准备的由昆明确告诉他自己脾气不好,而且女孩子会做的事情全不会,不料陈景润更轴,竟然说可以吃食堂,还可以穿由昆剩下来的旧衣服,最后一句话更是直球得很,比之他在数学上的痴迷有过之无不及,他说:“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
那怎么办呢?本来就有点动摇的由昆回去后失眠,给父亲写下长长的信,父亲也郑重表示让她认真对待这份心意,于是1980年他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自然非常甜蜜,陈景润表现出了这一辈子从未有过的孩子气,两人结伴四处游玩,他的目光不再被数字吸引,思想也不再被数字禁锢,却依然有着在面对数字时的愉悦,所以在相不相配的问题上,也没有了当初的纠结,1981年由昆为陈景润生下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被取名为“陈由伟”,陈和由是两人的姓氏,伟是伟大贡献的意思,是希望这个儿子能有大出息,虽然1996年陈景润去世,但是由昆依然悉心教育儿子,一生没有改嫁,而这个儿子一开始喜欢音乐,陈景润没有反对,后来学文,由昆也没有阻拦,但命运就是这样,2003年陈由为竟然自己又转到了应用数学。
陈由为虽然没有天才父亲的辅佐,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之下,竟然也读到了研究生的程度,这真的是基因之伟大了,有的人从小学读都未必有他半路转行的成绩,如今他经营者一家医疗公司,依然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但是生活却并不凄苦,还将自己父亲的研究手稿无偿捐献了出来,一家子都称得上是伟大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